欢迎来到华体会有限公司!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020-26659376
华体会

新闻中心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020-42313754

新闻中心

华体会入口小草莓有大“甜头”

发布日期:2025-03-21 11:04浏览次数:

  记者在新民村见到“莓农”陈正海时,他刚忙完30亩地栽草莓大棚的活计,转到去年新租的5亩高空草莓大棚里查看。

  新民村,隶属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是远近闻名的“草莓村”。18年间,全村草莓种植规模从一开始零散试种的120亩,扩大到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下称示范园)建成后的3200多亩,人均年纯收入也从起初的1.9万元增至去年的4.5万元。

华体会入口小草莓有大“甜头”(图1)

  “别看新民村种草莓起步晚,更新换代勤着呢。一代地栽棚,二代盖棉被,三代上高架,四代能升降,现在的高空草莓就是第四代,无土种植,高度从1米到4米不等。”亲身经历草莓大棚迭代,感受有啥不一样?陈正海笑笑说:“以前是‘草莓保姆’,现在成了‘科技管家’。”据其回忆,地栽草莓冬天怕冻,他们就用炭火炉、酒精炉给大棚加温,“那时候浇水都要提着水桶进去,棚子低矮,每次忙活三四个小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去年夏天,陈正海第一次走进8米高的高空草莓大棚,立体悬挂的种植模式、驱离虫害的生物制剂、铺到草莓根部的水肥一体和电热加温管道,让这位老“莓农”看傻了眼:“这哪是种地?简直是草莓工厂!”他当场决定承包5亩。

  老陈说,之所以愿意再一次“吃螃蟹”,华体会平台主要原因有二:新棚靠的是科技,不费体力,在手机上就能操控管理;硬件配套的标准虽然高,但每亩6000元的租金并不贵。

  事实证明,陈正海的选择没有错。他算过一笔账:老棚亩产约4000斤,亩均收入在3.5万元;新棚亩产接近7000斤,亩均收入可达5万元,现在头茬果还没摘完,就已经收回租金投入了。

华体会入口小草莓有大“甜头”(图2)

  说话间,退休市民张先生带着一家五口来棚里采摘。“高空草莓能手摇调节高度,采摘就像从超市货架上取物。”新民村支书董兆付介绍,示范园每天产出草莓约40吨,三成是通过观光采摘方式卖出的,这个草莓季,村里预计接待采摘游客近十万人次。

  示范园育苗车间里,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蔡伟建忙着对一株“盐莓一号”草莓苗进行脱毒处理。“这就像给草莓做‘试管婴儿’,取健壮草莓的茎尖细胞培育无病苗。”蔡伟建介绍,“盐莓一号”是他们与当地合作研发的新品种,目前已具备大面积推广条件。

  据了解,新民村共有130户村民参与草莓苗繁育,仅此一项每年带动村民增收1100多万元。

  “盐都草莓的发展经验,关键就在善于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积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后来居上。”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谢兆标说,如今盐都草莓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展面积1.3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直接带动2.5万农户增收,“我们这里的草莓已经名声在外,‘草莓界的奥运会’——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日前就在我们区举行”。

  事实上,不止盐城盐都,南京溧水、连云港东海、镇江句容等也是江苏的草莓主产区。

  南京溧水区的金色庄园里,一派繁忙景象。“我们种了5000多亩草莓,借助快速预冷、等离子灭菌技术延长保鲜期,把草莓出口到新加坡、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地。”金色庄园董事长吴中平说,“我也参加了本届国际草莓大会,把我的‘草莓经验’分享给各国同行。”

  有“中国草莓第一镇”之称的东海县黄川镇,种植草莓3万余亩。当地沿国省干道先后建起千亩草莓生态园、千亩草莓采摘园,形成“十里草莓经济观光带”,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次光顾。

  镇江句容草莓历经40多年发展,当地除了鲜果就地销售,还将目光转向深加工。“我们刚接到一笔1万瓶的草莓酱订单。”句容市华达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华鹏说,他们的草莓酱等产品年消耗草莓200余吨,约一半原料来自本地。

  人民网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华体会平台江苏省草莓种植面积近30万亩,产量超过50万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4位。草莓已成为江苏不少地方解锁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丹、张瀚天、华体会平台江楠对此文亦有贡献)

华体会入口小草莓有大“甜头”(图3)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020-67396749